为什么火箭是5米?
我国铁路标准轨距是1435毫米,两条钢轨内侧的距离就是1435毫米。火车车厢两侧有两排铁轮子,内外轮子的距离稍小于1435毫米。这样,车厢被紧紧地“抓住”了。我国所有的标准轨道都是1435毫米。
我国的铁路建设是从前清末期开始的,当年筑路用的机车、钢轨、枕木都是从国外购买,并由外国技术员进行指导安装的。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各自把持着中国铁路的筑路权,因此造成我国早期的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不统一。
后来,詹天佑先生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考虑到筑路资金有限,为了降低建路成本,大胆采用了造价比较低的1435毫米的”米轨”,并一举获得成功。此后,新建铁路和旧路改造开始统一使用 ”米轨”,从而使轨距1435毫米成为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1435毫米这个轨距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据查,“米轨”的源头在英国。19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后来人们认识到,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独到优势,便纷纷引进、效仿和学习。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制约,世界各国在建设铁路干线时很少能自成体系,只能买英国的机车、矿车、钢轨及配件,再请英国技师指导筑路。为了少花冤枉钱,各国在建设标准上只好执行英国的技术标准。就这样,“沿袭”就变成“惯例”,并逐步被世界所公认。
到了现在,世界铁路的轨距主要有1435毫米、1520毫米和 1000毫米三种。采用标准轨距1435毫米的国家和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约占全球铁路总里程的55%;1520毫米轨距主要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运用;1000毫米轨距使用于巴西、阿根廷、朝鲜、印度等国。前苏联是最大的1520毫米轨距国,其铁路总长度占该轨距使用国家总铁路里程的80%以上。以上三种轨距的铁路线路里程约占世界铁路总里程的90%左右。此外,个别国家还有1600毫米和1067毫米轨距的线路。
所以我们的运载火箭不能超过这个宽度,这样才能坐在铁皮屋里运输出去,至于高度是因为我国铁路使用的都是有接触网的铁轨,如果火箭太高的话会触碰到接触网,接触网是27500伏的高压电,一旦碰到会严重影响火箭性能和损坏接触网设备,导致铁路停运,所以必须低于接触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运载火箭要做成5米直径的原因,要是我国没有这么多的限制条件的话,研制出跟美俄一样的8米助推级就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