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怎么了?

祝镇东祝镇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句话总结,人才凋零,青黄不接 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中国举重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才大多在湖北举重队训练,而当时的总教练是袁伟民,指导思想就是“大重量、快速练”,通过大重量的训练提高实力,再通过速度快提高成绩,同时提高抗伤能力(因为速度快,每次深蹲、硬拉等大重量训练对肌肉纤维造成的损伤就会减少) 这一训练理念造就了中国举重的辉煌时期,当时的大牌选手有石智勇、占旭刚、杨霞、佟文等等,这些人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很多金牌,为中华争了光。

第二个时期是龙清泉、林清峰的时代,这个时候李剑平接手执教,提出了“小重量、高密度”的训练方法并取得了成效,龙清泉实现了奥运冠军梦想,还创造了世界纪录,林清峰也是世锦赛、奥运会双料冠军; 第三个时期就是现在的时代,2016年以后,中国举重成绩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培养出了问题,新的年轻选手成长不起来,老将逐渐淡出舞台,现在能打的就那么几个人,而这几个人又要面对世界各国超强选手的包围,所以出现低谷也是在所难免的。

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选材问题,现在优秀运动员基本都是从小选拔进入体校进行专业的训练,而我们选拔的标准更多的是关注竞技表现,比如看看这个运动员在低龄阶段比赛成绩是否优异,有没有拿过全区(县)第一名之类的,而往往忽视了运动员的体质和骨骼结构,有些运动员其实体重很轻,骨骼细,这样的选手一般难有大作为(当然也有特例,但是占比极少) 2. 人才培养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从选进队里到能够拿出成绩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很多运动员在长期的高压状态下最终没能坚持下来,中途放弃;还有小部分运动员虽然坚持到了最后,但是在成绩上却没有明显突破,这跟教练组的训练安排,队员的自身素质都有关系; 3. 营养补充不到位,运动生物营养学家已经证明,运动员在赛前7天里每天必须保证150克碳水化合物和500毫升纯饮料,否则就不可能发挥最佳水平。而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运动员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是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另外,心理暗示也很重要!有些运动员在上场前认为自己能行,结果就真的发挥了潜能,而有的运动员自己心里觉得今天状态不好,可能发挥正常水平只有一半,结果就在半场发挥了一半的能力。。。。所以啊,心理素质和心理暗示是需要不断在比赛中锻炼的,不是说你训练刻苦就能克服的。

邰玉俊邰玉俊优质答主

从1983年到2004年的20年间,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总共拿了56枚金牌,其中举重就占了其中的18金——这个成绩比体操、跳水甚至田径都强很多!

看看这些夺金的瞬间,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啊 (当然也有遗憾和可惜) 再看看现在的奥运会,一个冠军都没有拿到…… 中国队是近几届里唯一一支没有获得金牌的队伍。

我至今还记得刘洋在比赛中因为体力不支,手抽筋,教练上去给他捏腿时的那个心疼样儿,还有吕小军的眼泪, 以及李雯雯摔倒后,大家给她鼓励加油的情景。 我知道他们都在拼命,但不知道这样拼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不知道他们训练有多苦,可能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练下去,也许就是为了那一句“为国争光”吧…… 现在想想真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我是他们我会放弃,可是他们没有,他们还在坚持着……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看见他们为中国又赢得一块奥运金牌吧… 加油中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