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什么是迎前意识?
谢邀! 所谓的“迎前意识”就是进攻球员在防守中,能够主动上前,争取高球、争取主动的意识。 举个例子:对方发短球过来,如果你站在原地不动,等你抬起手臂(发球)或者挥动球拍(接球)的时候,对手已经退后了。这样看似你多用了一些力气,其实对方用脚程跟你换了位置,你的体力消耗实际上更大。 而具有迎前意识的选手,会主动靠近对方,进行防守并寻找反击的机会。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更累,但效果往往比你站在中心位置更好。
再举个真实例子说明下这个问题:许昕当年和马龙打世界大赛的时候,有一次比赛马龙发了个很低的球,许昕直接站起来连击,直接将马龙的球打飞了(应该是连击两板)。这种站着都能赢的方法,就是因为有了迎前意识,才能做到的。 所以说,要培养自己“抢”的意识。这个“抢”不是说你非得比对手更快,而是说你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来球,从而争取更高的几率赢得胜利。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乒乓精彩
乒乓球中的所谓“前”,其实就是所谓的击球的时机。在双方对拉对攻的时候,时间就体现在击球时,球下落时与球台之间的距离,距离大、击球点远,叫做抢点;距离小,叫做后拉。
如果以击球点与球网之间的距离来形容击球的落点的话,“前”分为三种,一是击球点正好在球网的上空触击球,称为站位近台时的前点;二是过网后,下降期距离球台40厘米处击球,称为中点;三是触拍前15-20厘米处击球,称为后点。
一般来讲,以先触球为前提,击球点要抢得尽量的“前”一些,这就是说要养成“向前”的意识。因为在来球的角度,速度相仿时,“向前”一点,击球的轴线距离就越近,越能够在球的上升期触击球,这样就增强了球的攻击力。否则,如果总是“后拉”,即球在球台上方,接近于垂直下落时击球,第一影响了球的攻击力;第二,往往造成回球下网;第三,在拉起时,球的弧线很高,给对方提供了进攻的良好机会。
养成“向前”意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稳定而正确的站姿。只有这样,在使用各种击球方法时,才能够“向前”的去进行击球。同时,也要注意在每时每刻都要有一种“去争取主动”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与“向前”的意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