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
做好少年儿童体育训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一要形成“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都采取“选苗子——业余训练——进入专业队”的培养途径。这一过程中,由于专业教练的存在缺失和不足,往往会出现训练脱节,水平提高停滞不前等情况。我们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形成“体教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培养模式。 所谓“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就是由地方教育部门从小学开始,选拔一批有篮球特长的学生,建立专门的篮球学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系统地接受培训。这些小孩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通过各级职业球队的测试,直接进入职业体系。 而职业球队在培养新人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养”球员的模式,推行“练”球员的办法,多给年轻队员锻炼的机会。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运动员训练竞赛状况》显示:我国每年参加世界级比赛的人数约3500人(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参加洲际级比赛的人数超过6000人,而这些人得到的国家财政资金补贴仅占参加世界大赛总人数的千分之四左右。与参加人数相比,这个数字更是少得可怜。
事实上,对青少年训练基地的基本建设也应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如符合体育运动特点的训练场馆及设施、器材,先进的训练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等。这些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是很难实现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是推动青少年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 一个优秀运动队的基本结构分为五个层次: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医疗和技术人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练员队伍。因为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的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取得。
当前我国青少年训练中普遍存在“重参赛,轻备战;重结果,轻过程;重体能,轻技术”的现象,这与教练员队伍素养不高有很大关系。必须大力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让教练员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专业技能,才能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团队。 四要加强管理,完善监督体制 青少年体育训练是一项高成本投入的活动,因此更需要加强管理,做到合理有效使用资源。同时,完善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目前我们国家在青少年体育训练方面的监督体制还不健全,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规定,明确各方责任,确保青少年体育训练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