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选手为什么没有交流?
因为打乒乓球的大部分都挺孤傲的,并且打球的时候都是想着怎么赢球,而不是去怎么打好球。 就像我们看羽毛球比赛,看到有些球员在场上相互交谈、礼节性问候,感觉很亲切,但是看看乒乓球赛事,很少能看到这种场面出现,这就是因为没有交流的习惯和沟通的需求所以导致运动员在场下相互间比较冷漠。 其实很多运动都是在进行着“无声”的语言交流。
比如自行车赛中的选手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节奏以适应赛道上的变化;射箭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弓劲来传达着箭手对于弦的张力要求;击剑运动员通过自己出剑的快慢来传递着与对手周旋的策略…… 所以说并不是这项运动决定不去交流和沟通,而是这项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参与者的注意力不能分散到交流上。
乒乓球作为国球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众基础,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着一个“高手在民间”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乒乓球赛事观众人数不少,然而这些观众却普遍对乒乓球规则了解不多,对技术细节更是难以形成清晰的认知。 当观众无法真正去了解一场比赛的胜负原因究竟在于队员哪个具体的失误时,讨论胜负也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口水战或者毫无根据的猜测。
于是乒乓球赛场上就只留下了最纯粹的技术较量,而技术交战的双方又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便形成了赛场上下极为专注的氛围,此时任何来自场外的干扰都会影响发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进行什么沟通了。 不过我倒是见过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似乎只存在于职业球员与新球友之间——那就是让球。
之前在俱乐部里跟新来的球友打球,结果我连输几盘。为了保持友谊第二比赛第三的原则(当然主要是保住面子),我就故意让了几分,结果这小子居然一点都不领情,把球打得更猛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国外刚刚退役回来的,可能不知道国内这帮球友已经退化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