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护边宽点好不好?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不合适的; 其次,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 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学习打乒乓球的时候,第一个接触到的装备就是球拍。一般来说,学校提供的球拍都是成对的,这种球拍有个缺点,就是不能更换底板和胶皮。对于刚学打球的小朋友来说,这种球拍足够了,因为技术动作简单易学,这样统一的球拍易于形成统一的打法。当然,你拿个斯蒂卡的黑檀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别人可能不太愿意跟你配合罢了……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对乒乓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然,也可能是我们打了更多的球)。这个时候我们会选择不同材质的底板和不同的胶皮,组成自己的一套装备。通常,我们会选择两面相同配置的球拍,比如都是正手狂飙3,或者都是反手天极729。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感觉,从而能够更好得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要更换胶皮或底板,就必须得换掉自己所有的器材了——拍子、袜子、手套甚至是毛巾都得换新的,这未免有些太浪费了。于是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原有的器材上再增加一个外围护体装置,即使用护边。这样就能保持自己原来已经适应的器材,而不必全部换新。是不是很聪明?! 护边的类型很多,有整体式的,也有分体式(夹板式)的。至于作用嘛,无非就是防震防滑和保护作用。能够保护球拍,防止磕碰导致球拍受损或是性能下降,这对于每个爱好乒乓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成年爱好者而言,长期高强度的使用导致你的爱拍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老伤,一个小小的护边就能够很好地保护你的拍子。
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哪种护边,都不可能像海绵或者泡沫那样具有减震的功能。它最大的作用还是防磕碰和防滑。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乒乓球护边没有成为主流装备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