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会改革吗?
在简政放权大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下属机构将有实质性调整,包括体育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体大三附院以及国家队的队医,将有可能整合。
据《财经》记者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医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的第三附属医院,将在年内开始改革。
目前改革方向有两个考虑:一是,将三家机构以及部分国家队的医疗队进行合并,由北体大托管,整体更名为“国家体育运动康复中心”;二是在合并上述三家机构的基础上,与现有国家体育总局医院合并,依然保留国家体育总局医院名称,但更突出体育伤残的康复特色。新机构将有望转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自主经营,加大社会服务力度。
此前的2008年初,曾有媒体爆料称,国家体育总局医院等机构将合并为“国家体育医院”,但方案随后被搁置,三家机构继续各管一摊。有医疗系统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三甲医院运动医学科或骨科水平,不亚于上述三家机构。
一名国家体育总局官员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体育总局已下发通知,要求上述三家机构做好改革的准备,体育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按照要求,前往北医三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交流,参加相关培训。“总局的方案预计今年5、6月间能出来,随后将进入程序,向编制和财政部门申请,以及征求三家单位意见后进入实施阶段。”
据了解,三家机构合并后,新机构将由财政部门以“事业经费包干加绩效奖励”的方式进行筹资,以实现“以院养医”,使新机构能够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国家体育总局医院成立于1954年,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其前身是中央体育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多次更名,该医院1992年更名为国家体育运动医学研究中心附属医院,1999年被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医院。该院曾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研究和防治运运动损伤、运动医学、骨科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曾被审定为二级甲等医院。
《财经》记者获得的国家体育总局医院2014年部门决算显示,该医院有事业编制170个,实有在编人员85人,另有编制外人员49人。2014年该医院的部门决算总收入为5554.2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940.91万元,占总收入的52.95%;事业收入2374.88万元,占总收入的42.79%;其他收入238.51万元,占总收入的4.3%。
《财经》记者获悉,体育医院有近200人的医疗团队,其中有专家教授多人,还有骨科和运动医学科,以及理疗科等特色科室。但该医院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体育医院在世界体育强国中非常有必要。美国国家健身与体育医学中心(NFSMC)附设于著名的梅奥诊所,该中心是世界公认的治疗运动损伤顶级机构,每年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奥运选手,诊治各种运动损伤和其他骨科。NFSMC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担任美国运动医疗代表队首席代表时,曾来华出诊。
运动医学研究所与中国体育医院类似,该所下设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等研究室,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体育科研机构。该所199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体育学科,1997年又被国家列为“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上世纪50年代,曾由贺家慧、陈继陶、魏福然等知名医学专家创建,“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办,到1980年9月才恢复挂牌,先后承担10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北体大附属第三医院原本是北体大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北体大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将附属第一医院与北体校医院、北体门诊部合并,于2009年5月正式更名为北体三附院。北体大三附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主要担负全校4000余名教工、2万多名学生以及部分国家队运动员的医疗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