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好县级体育?
本人在县级体校任教五年,现在在一个县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体育工作四年,对这个问题还有点发言权。 先讲结论,县级体育要发展,关键在人! 在我们县里,一般把县级体育运动称为“竞技体育”(其实根本没必要用这么专业的词汇)。这个范畴的体育运动主要指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事宜。
我在学校主要负责训练工作和竞赛工作(学校只有跆拳道和武术两个项目),所以每次比赛期间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虽然辛苦,但看到学生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我在单位负责的工作主要是业余体校的审批、申报和管理工作以及体育社团的管理和监督。说起来比较清闲,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业余体校都是挂靠在一些培训机构下的,所以常常要下基层(主要是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考察,较为繁琐。不过因为与教育局和科技局并编,所以在业务上还要请两局的领导多担待。
至于题主提到的其他几项,健身指导、场馆开放、赛事组织等在我看来都属于“群众体育”的范畴。这个层面的体育工作是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结果,也是国家从人口大国向健康中国转变的重要战略。因此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资金投入来讲,这个层面的体育都大有可为。尤其是今年疫情之后,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群众体育工作更是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所以如果真要想做好体育工作,我认为关键在于抓住两个关键词“体制”“人才”。
首先来说体制。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在不同层级都有相应的机构负责。以省级为例,一般设体育局(体育总会),下面分设竞技体育处和群众体育处。再往下,市县级也大体如此设置。这样就造成了管理和服务的分割,给工作和交流带来了不便。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应该是在省市县四级设立专门的体育部门或科室,统一负责对内外体育事务的规划和管理。这样既便于统筹,又利于落实。
其次来说说人才。这一点不仅是说体育工作需要有相关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有愿意从事体育工作的优秀人才。就拿我所在的单位来说,虽然隶属于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但是人员编制和工资却由财政核拨,这在地方一般属于自收自支的单位,待遇较低,又没有实权,导致很多人不愿报考,已经报考进来的也在考虑跳槽。这是需要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