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乒乓球遇强则强?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一定合理性,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个体会。 其次,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将「遇强」与「愈战愈勇」划等号。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遇弱」与「愈战愈勇」也没有直接关系。 我理解题主所谓的「遇强则强」指的是什么:在水平不高或不高的对手面前,本来可以随意发挥的技术和战术,突然因为对手的水平升高而难以施展,由此引申出来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技术水平提升。 这种变化确实会出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原因不是如上所述。
我的理论:技术动作的本质是身体对球的产生规律做出描述,其外在表现形式为击球点、发力顺序、挥拍路径等等;战术是为配合上述技术动作而产生的应对方式。 无论技术还是战术,都是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固定模式的。因此对于每个选手来说,技术的提升与战术的执行都是「模式化」的,也就是可预期且易于控制的。
举例说明:当一名选手发球时,其技术动作由发球姿势(下蹲、站立)\x09+\x09旋转(上旋、下旋)\x09+\x09弧线(高抛、低抛)决定,而其对应的接发球方式也会相应地作出调整。在发球方的每一个参与者心里,都大体有自己对于接发球方可能做出的应对方式的预判。于是双方都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尽可能地执行自己的预案,从而形成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个过程其实是动态的,每一方都会根据对方的反应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
然而,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他们对于自己所熟悉的技术与战术往往是过于自信的,而一旦遇到实力与自己相近甚至略强的对手时,这种自信就会转化为「不自信」,此时技术动作的「模式化」特征就凸显出来了——由于每一方都想争取主动,于是双方都会尽可能地去执行各自的预案,而这种「尽善尽美」的执行恰恰会使自己的技术动作显得僵硬而不灵活,同时也会导致失误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水平相差无几,谁率先适应对方的变化并找到对方的漏洞,谁就能占据主动权。于是有些平时打得不错的选手遇到了比自己稍强的对手反而败下来了。
以上是我理解题主所说的「遇强则强」的意思。不过我认为这种「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而是「强弱之争」中的「弱」,是一种「技不如人」的体现。这种「弱」往往使人陷入一种瓶颈而无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