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课怎么上?
乒乓球作为国球,在全民运动中所受到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甚至公园中的凉亭都有不少人打乒乓。不少学校也设置有乒乓球课程或者兴趣班,那么乒乓球课程该怎么上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一些方法。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学生,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打过乒乓球,多少人对这项运动感兴趣但没机会接触,还有多少人是对你讲授的内容完全不认识(对于这一点你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讲解规则和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能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以我教小学低年级的经历来说,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接触过乒乓球的,对这项运动是完全不了解的。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打乒乓球是一件很cool的事情从而主动要求参加训练。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比赛(比拼类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视频欣赏(可以放一些体育电影的片段,乒乓球赛事或者球星集锦都行,切记不要放完整的比赛视频,孩子太小的话容易影响专注力)、技巧演示(这个可以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同学或老师来做示范,注意不要太专业的表演,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兴趣)等。 当你完成这一步后,你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靠后面的巩固和提高。关于提高的部分可以通过多进行技术练习来完成。
因为乒乓球技能需要较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并提升。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联赛、年级联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印象。 当然,作为一名好的乒乓球老师还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说一下教学器材的准备和场地的要求。一个标准的乒乓球场地就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场地,两侧各有一个球台。每两个球台之间间隔1米—1.5米左右,确保上课的时候不会因抢球发生磕碰。
现在有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只设立一个乒乓球桌,这种情况最好找一个相对宽敞的地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看清并参与到比赛中。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多安排几节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除了正常的教学器材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跳绳、毽子、呼啦圈等等,这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高校乒乇课的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健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出发,结合高校乒乓球的实践与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体育教学规律,使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必要的乒乓球技术和一定的技术战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体育教学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大学生是在完成中小学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肩负“成才”、“就业”的双重压力来到大学校园的,有别于中、小学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高等学府的正规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实现“成才”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要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承载着多重压力,加上在高校的教学体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与中、小学相比有较大变化,使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心理状态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尤其是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学生大多想继续完成在中学期间所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校体育的选项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和迫切希望继续学习的内容单独列为专项课,单独安排时间和场地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教学计划是在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以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的总体形式,反映高校体育工作基本要求、课程的组成和进度安排等,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相吻合,应在总体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选修课为主。教学内容应尽量涵盖有较广泛群众性的基础大项,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掌握所喜爱的技术和技能的需求。
2)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体现教学理念的手段。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学生自学、学生互学和指导性学习为主。
2、 乒乇教学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乒乇教学和其他体育课一样都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都要遵循一般的体育教学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体育教学规律中一个亘古不变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尊重大学生对“成才”、“就业”的渴望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关心。
1)教学的计划性和超前性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做好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基础、最实用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针对高校体育课时少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做好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安排,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2)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内容要遵循“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循序渐进和有的放矢。
3)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教学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教学中应因人施教,既要抓住大多数同学的个性,进行整体施教,又要对个别同学进行个别施教,充分发挥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