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乒乓球冠军都有谁?
1950年代之前,几乎没有右手持拍赢得大满贯的选手(注:指同时获得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项冠军) 原因是当时只有直板击球,而左右手持拍是相互排斥的击球方式——左撇子必须使用直板,反之亦然。且当时的比赛采用单淘汰制,一局定胜负,运气因素很大;另外赛制是五局三胜或七局四胜,局与局之间休息很短时间,运动员很难调整状态。因此很多优秀选手都是左手直板,包括张德培、王皓、李菊等,他们都是左手直板大满贯的获得者。
进入70年代后,直板选手开始衰落,出现了横板选手,如梁戈亮、江加宁。不过这个时期的横板还属于“过渡型”,球员在比赛中会使用左右手变换握拍的方式。80年代初期,邓亚萍开始崛起,她改变了以往的左右手互换握拍的方式,改用正手位大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成为第一个横板反手长胶的大满贯得主。
自邓亚萍之后,横板反手长胶成了主流的进攻型打法,使用这种打法的选手大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王楠和张怡宁两个横板反手握拍的选手都分别获得了两次和大满贯,此外李晓霞也是横板反手握拍的大满贯得主。
2014年,马琳终于实现了大满贯的梦想,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横板正手长胶的大满贯得主。
左手横拍直板结合式打法:刘国梁
左手横拍直板结合式打法与前面的直板快攻打法和直拍弧圈打法不同,这种打法是结合了横拍两面拉弧圈的特点,同时又不放弃直板握法推挡好优势而形成的一种全新打法。与正胶海绵拍时代横拍两面拉弧圈的瑞典式打法不同,新型直板横打技术用反胶在反手同样可以拉出大弧线的弧圈球,这一技术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直板选手反手羸弱的难题。由于横拍打法的加入,使原先传统直板打法所受的威胁大打折扣,从技术先进性上讲,左手横拍直板结合式打法无疑是当今乒坛最先进的直板技术。这一打法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前中国男乒的领军人物刘国梁。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刘国梁在连过白俄罗斯削球名将萨姆索诺夫、瑞典削球手卡尔贝格和队友王涛三关后闯入决赛,他在决赛中的对手是1995年世乒赛新科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男乒当时最主要的对手瑞典快攻手瓦尔德内尔。刘国梁在比赛中发挥出了直拍横打技术多变、正反手实力均衡的优点,而瓦尔德内尔由于对这一新式打法不适应,最终输掉了比赛。
在90年代未,当中国男乒再次出现成绩滑坡的危机时,刘国梁担起了国乒复苏的重任,他不仅自己夺得世乒赛和世界杯双料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功卫冕,还相继带领团体中的马琳、王皓等多名年轻选手拿到了世乒赛冠军。刘国梁开创了我国乒坛史无前例的左手横拍直板结合式打法新时代,并且使这一打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左手直拍弧圈打法:王涛
左手直拍弧圈打法是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出现这种技术的原是因为当时正胶快攻打法受到了反胶快攻打法和横拍弧圈打法的制约,因此一些乒乓球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直拍正胶推挡实力下降和反手位薄弱的问题,就试着研究出了直拍反胶发力进攻的新技术,这便是直拍弧圈打法的雏形。欧洲一些国家开始着手对原先的正胶快攻打法进行改革,如匈牙利选手盖尔盖伊、瑞典选手卡尔松、前南斯拉夫的安德耶维奇他们开始在直拍反面贴上反胶海绵,在反手拉出大弧线的弧圈球。但这一技术的真正成功运用却是在中国乒乓球队直拍选手王涛身上。王涛是一位左手直拍两面反胶运动员,他率先把过去只在正手运用的弧圈球和弧圈—快攻这一技术运用到了反手,在比赛中使用的是两面拉弧圈的技术,在当时引起了乒坛的轰动,这在当时的乒坛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他那凶狠的反手长胶弧圈球更是杀伤力十足。
另外,王涛的快攻也非常有威力,他的正手既能发力杀伤对手,又能打高质量的快攻,这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他相继战胜了瑞典的林德和盖尔盖伊闯入决赛。他在决赛中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双打搭档兼国家队队友刘国梁。在双打配对中,两人一向很和谐,但在单打中,彼此也都不示弱,结果王涛战胜队友刘国梁,赢得了奥运会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