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心和火箭什么联系?
火箭的“上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硬件上心,是指火箭各个舱段、各个系统甚至各个单机内部,相互之间要“上心”。大家“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团结一致”,火箭飞行时才不会“自乱阵脚”。
比如,控制系统要和测量系统的“上心”,确保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测量系统的“眼睛”持续获得火箭的姿态、速度、位置等信息。再比如,火箭各个舱段和单机要实现“上心”,需要通过电缆、无线等物理通道相互交流,彼此之间接口要“上心”。只有你来我往、配合默契,火箭工作状态才能良好,飞行起来才能“身轻如燕”。
软件上心,通俗一点说,就是火箭的研制团队首先要“上心”。首先,设计师团队要“上心”。为了确保航天任务的成功,型号研制团队从方案设计、初样研制、试样到转正样,要经历多个关键阶段,从总体方案到系统再到单机,都要进行大量的方案设计和多轮安全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
其次,试验队要“上心”。为了确保火箭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在研制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的地面试验验证,涵盖单机的单元、组件级试验,各分系统、系统级的试验,到全箭的总装总测和出厂测试。火箭上天之前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证明我的航天人是最负责的。
同时,火箭生产、总装过程中,也要“上心”。在生产阶段,从单机设备到火箭总装出厂,要经过多轮的评审、检查、测试。任何一点问题的蛛丝马迹,都可能引起整个研制团队的“暴风骤雨”。火箭要出厂南飞,必须“绿灯”(通过)了才能执行运输。在总装过程中,设计师要与总装人员“上心”,要认真对待航天产品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操作。
火箭从生产出厂到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之间,还要经过一次长途运输,运输过程中火箭舱内、舱外的温度、压力、振动等要求十分严格,运输到发射场后还要经过一系列测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能确保我们火箭在运往发射场的路上,也能有足够高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