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削球手的不到冠军?
我们来看一下削球和进攻之间最大的差别在哪里?进攻类打法的核心是主动抢先,争先恐后,力求在速度和落点的变化中击溃对手。而削球的核心则是:被动耐久,后发先至,力求在旋转和落点的牵扯中击溃对手。在被动中等待机会,在等待中寻找战机。
由此可见,主动抢先型的进攻是常态,因此也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喜爱。但是,从实际的练习难度而言,削球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更难掌握。因为削球手既要具备更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斗志,还要有更深厚的旋转功底、更狡诈的心理素质!甚至还要有比对手更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跑动和更多的防守。这样看来,能够称霸乒坛的削球手更应当受到球迷朋友的喜爱和尊重。
因此,在我看来,削球手未能夺得世界冠军的原因有如下三条,第一,能坚持苦练削球者本来就不多,能坚持到世界最顶尖水平者更是少之又少,其概率远远低于进攻类选手!
第二,能练成削球之王者,其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和黄金期通常又很容易和进攻之王们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和黄金期发生重叠。比如40年代日本最顶级的削球手之一山田。他和最顶级的进攻手之一小野诚治(曾经打败过世界冠军刘国伦的日本进攻大师)同一年进入巅峰,他和另外几个进攻大师的巅峰期也非常的接近,因此不得不耗费极大的能量去应对几个强劲的对手,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他称王奥运冠军的机会(他是亚洲冠军,但是他获得世锦赛男单冠军比获得亚洲冠军要早上好几年)。反观进攻类选手,我们可以将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进攻巅峰期错开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进攻大师们之间的直接对抗。
第三,由于削球大师们和进攻大师们同时进入巅峰期的机会比较多,而削球大师们在技术和心理上又通常略逊于进攻大师们一些,导致削球大师们在和进攻大师们的对抗成绩上经常处于劣势。但是,当削球大师和进攻球手们对抗的成绩比较接近的时候,削球大师们的最终成绩,往往又比进攻大师们的最终成绩好!
如日本的三大削球高手山田、木村和松崎,在与同年代的进攻大师们交手时,其成绩都在五五开附近(由于年代久远,成绩统计比较困难,这里只能举大概的例子)。但是最终,这三代削球手均取得了1次世锦赛和1次世界杯的单打冠军,而他们的大部分同年代对手们,有的终生未能获得世界冠军,即使获得世界冠军的进攻大师,也未必能像这三代削球大师们一样做到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单打冠军一起拿。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削球手称霸乒坛的希望确实低于进攻类球手,但是削球手一旦练到了极致,其取得世界冠军的概率实际上比进攻手还要高一些,而且,其最终夺得的主要冠军称号也不会比进攻手们少很多!
因此,当我们看到最顶尖的削球手时,别忘了给他们多一些的支持,因为要打败他们,你将要付出比打败进攻手更多的能量!而削球手进入职业生涯巅峰期和黄金期的概率更少,要熬到最顶级大师的状态,他们将比进攻手更苦的修炼,你忍心给他们用更多的歧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