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击球前用多大力?
这问题问得,就像是在问“骑自行车用什么档位”一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乒羽毛球中所有动作都是依靠肌肉记忆来完成。你练习了成千上万次,当肌肉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成为你的本能——就像你骑自行车不需要思考哪个脚蹬多少圈,也不用思索手应该放在哪、腿该怎么摆动;乒乓球的高抛发球、侧身发球、反手拨球、正手攻球、反手快撕等等也是同理。
在力量足够的情况下(这个力度是指你能控制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你想象中的“我用力了啊”“我怎么没力气啊”),每个动作都可以非常细腻、精准地执行。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意义……除非你想知道的是“如何训练发力”。
1.步法,这是一切技术的根基。
2.基本功,每一个技术都必须扎实。
3.力量,不是说你体能好就可以的。你要学习如何在击球瞬间释放最佳的力量,并利用爆发力来维持动作的连贯性。 (这一点有时候会与步法结合在一起练)
4.节奏感,你要学会利用节奏改变来影响对手,也要学会利用自身节奏的变化来稳定自己。
5.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信和坚持。没有一个技术是凭空而来的,也没有一项成果是通过轻易的努力就获得的。你需要花费时间去研究它、实践它并且坚持到底。当你掌握了上述五点时,你就可以打出优质的球了。
挥拍动作的产生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收缩带动小肌肉群收缩来发力完成的,小肌肉群收缩是为大肌肉群服务的。只有我们在训练中使手臂及上臂的肌肉群得到大强度的收缩及锻炼,使大肌肉群的习惯性力气超过实际击球所需要的力,才能有效地利用小肌肉群在挥拍过程中控制发力的大小,使击球力量更准确,同时动作显得更自然、流畅,这是我们在击球中实现以大化小的原理。
如何使大肌肉群产生尽可能大的力量,这是个关键,因为它决定了小肌肉群控制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我们在练习时,可以将力量练习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开始发力击球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肌肉群上,把力量尽量想象得很大,使之超过实际击球的力量。这样在击球时,大肌肉群产生了收缩,而小肌肉群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缩(因为实际力量用不到这个程度),因此,用小肌肉群控制大肌肉群发力所产生的动作击球,击球的力量肯定比我们正常打这个球要小(大肌肉群力量虽然较大,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此时小肌肉群在动作完成中起到了控制作用。尽管实际击球力量小于大肌肉群所产生的力量,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肌肉群上,不断地使大肌肉群用力收缩,让小肌肉群被动地控制大肌肉群的力量进行击球,这样反复地进行训练,逐渐地小肌肉群习惯于控制大于实际击球所需要的力。
第二阶段,在完成相同动作的前提下,击球速度不变,这时大肌肉群的习惯性发力已超过实际击球所需要的力,小肌肉群在控制发力上比第一阶段有明显提高,动作也更自然、流畅,但大肌肉群仍处于用力状态。因为第一阶段,大肌肉群始终在习惯性地用力收缩,这使大肌肉群产生了疲劳,但在经过第二阶段训练之后,大肌肉群得到锻炼,这种疲劳感消失。同时我们应继续加大大肌肉群的收缩,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会随着训练的深入不断地提高。
第三阶段,在完成相同击球动作的前提下,击球的速度仍没有变化,这时大肌肉群习惯性发力已大大超过小肌肉群控制力,使击球的发力小于大肌肉群收缩所产生的力,但此时大肌肉群已处于随意用力收缩的状态,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相同的击球动作后,大肌肉群的疲劳感又出现了。因为这个阶段大肌肉群仍在继续产生较大的收缩,并接近小肌肉群的控制极限。同样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后,大肌肉群再次得到锻炼,疲劳感消失,我们还应继续加大大肌肉群的收缩力度,小肌肉群的控制能力会越来越自如。在后面的过程中,大肌肉群在习惯性收缩的基础上,小肌肉群已能很自如地控制发力的大小,大肌肉群在发力时不需要刻意用力收缩,就可以使小肌肉群控制发力。这时的注意力不在发力而是集中在完成动作的流畅性和舒适性上,最终使我们在挥拍过程中使击球的力量小于肌肉群收缩所产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