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还有考官吗?

寇玉续寇玉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1984年进北京队,开始系统学习乒乓球技术的。 当时的教练是徐寅生和蒋其祥。 徐寅生是上海人,大满贯世界冠军,号称"乒乓皇帝”。

徐寅生的训练方法很特别。他不给队员布置技术动作,而是让学员自己观察优秀选手的视频,然后总结别人的优点,形成自己的特点。 比如我,通过观察王涛、邓亚萍等人的打法,发现自己的反手推挡比较能攻,于是形成了我的技术特点——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反面教材。

当时我们每天练习基本技术一个小时左右,实战一个多小时,体能和其他素质训练一个小时(力量、柔韧、灵敏等)。因为要打比赛,我们的训练是非常系统的,有计划性的。

每周的训练安排中会有半天做技术讲解以及测试,由徐寅生或者蒋其祥亲自给队员讲,测试每个学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会按成绩给每个人做分析,提出今后训练的侧重内容。

我记得很清楚,有次考试我的体能没及格,需要加强耐力训练。其他没什么可说的,反正训练就是那几招,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多拍拉锯战,还有防守。我们那个时代的运动员没有单练这一说,不论什么球,必须与人对打才是正确的方式。

我印象里好像有单练这一项,不过内容不是很多。我当时不喜欢单打,更喜欢双打和团体,感觉那样更有存在感。所以单练的内容我记忆不太清楚。应该是有一些技战术配合之类的吧。 那时候的教练和队员之间没有什么保密一说。只要你能想得到的技术,教练都会教给你,不会存在你猜或者你自己摸索的情况,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现在回想到我学到的东西,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系统而全面的。后来进了国家队,陈炳顺教练给我的定位是以快为主,结合削球,打对手的反手指向性不强。因此我在国家队时,经常打比赛的时候用快攻结合削球的打法,被国家队的队友和队友叫“怪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