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有消极比赛吗?
在足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球队,在上半场踢得气势如虹,下半场或者第90分钟的时候,却突然集体断电,输掉整个比赛。这些球队就是典型的“上下半场”的球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心理学家表示,人们在下半场的情绪会变得更差,更烦躁不安、更容易发怒和冲动。当他们在上半场发挥很好时,他们可能不会在乎在下半场犯下一些小错误,但是他们在下半场却会格外小心。因为,如果他们在上半场的表现不好,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从而不敢冒任何风险或做出任何冒险的举动了。
1. 体能因素 因为体力因素导致的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判若两人现象也很常见。许多球员都抱怨说自己在下半场的时候总是感到疲惫不堪,没有精神气儿,动作也变慢了。这是因为人在运动时,体内的能量消耗十分迅速。如果人长时间处于运动状态的话,就会很快地消耗掉身体内的储备能量;而且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还会大量出汗,丢失很多水分。所以,在下半场的时候,球员们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好了。 2.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人的大脑长时间保持一个紧张的状态,就会导致大脑疲劳,进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心理疲劳。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需要随时观察对手的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会不断地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然而,随着比赛的推进,球员们开始感觉自己的视野变窄了——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集中于眼前的这一小块场地以及对方的某几个重点队员身上了;同时,他们也很难再像刚开始那样关注到其他队友的位置与动静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理疲劳。
3.自我评价下降 当人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了。因此,当他们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再尝试着去解决了。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够帮助人们避免在面对困难时的沮丧感而使自身受到更大的影响。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样适用于体育运动中。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无法完成一项任务的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放弃。
4.压力过大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表明:当人们在面对较大压力和挫折时,他们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应激反应(stressresponse),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心理疲惫期(mentalfatigueperiod)。这个时候,人们的生理功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紊乱: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等;他们还可能会变得易怒或者过度敏感等。 我们可以看出,导致上下半场的球员们的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的心理原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只有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水平来。